第一篇
高校财务预算是指高校在总结去年预算编制、执行及年终决算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各项人员经费、教学科研及行政开支等情况编制的高等学校综合财务收支预算。而财务预算控制是对上述预算进行实时的监督、考核及有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内部控制活动,反映高校的经费管理业绩,保证财政政策落实和管理目标实现的一种内部控制方法。高校财务预算控制有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种,涵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以及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财务预算控制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有些高校只有预算,没有控制,具体如下: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预算只是依据上级财政预算批复政策及计划来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各项开支标准向各学院下达预算指标,随着高校财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宽收入渠道,支出勤俭节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搞好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大多高校缺乏自主办学的意识,缺乏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控机制,特别是某些高校领导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只简单地强调教学和科研成果,忽视财务管理及预算控制的作用,即便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财政部门的检查,致使控制制度失效,导致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及控制的环境极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机制是欠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比如科研项目建设,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或开设新的专业方向等,只是盲目考虑发展需求,而对资金筹措、融资成本、偿还能力、政策及法律风险等风险因素则较少关注;另一方面对基建项目、贷款规模等的合理性、可行性论证不足,盲目追求高标准,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增加了自身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往往会导致高校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内部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较好地满足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需求,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财务报账系统也急需改进。传统的财务报账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各项管理工作需求,无法体现预算超支的情况,也无法向高校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严重阻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管理手段亟待加强,这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各项财务预算,特别是高校老师申请的各级项目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控制严重脱节,预算编制只是按照主管部门的计划和部署,为了应付上级或者项目主管部门的检查,编制是一张皮,而实际执行却是另一张皮,完全脱节,无从谈起管理和控制,因此,设计一种能将预算控制实时展现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设计一种网络报销模块,试图将预算控制在网络报销的每一流程中展现并实施。
2网络报销的优势及网络报销系统模块分类
网络报销是指将传统的报销转入网上来完成,报账老师不用亲自跑到财务处排队报账,而是登录学校财务报销系统,在网上填写报销单据,上传报销原始凭证,由财务人员在网上审核并打印记账凭证的完整报账过程。这一财务网络报销系统由网上填写报销单据、上传报销原始凭证、财务人员审核等子系统组成,每个系统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各项资金收支的全过程。
2.1网络报销的优势
(1)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度增加。高校老师可通过网络报销公开财务信息,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并预警管理漏洞。(2)有效结合,实时控制。网络报销系统与预算控制目标结合,有助于预算控制的实时执行和预算管理的实时展开。网络报销系统中适当链接各项预算目标及预算限额,可以在报账人员录入报销内容时直接予以控制,如项目经费的限额控制一般设为0,即本项目不能超支,则若本次报销超过项目余额时,系统自动不允许报销人员录入内容,并能提示余额不足,报账老师则不需录入本次报账内容,节省时间,即控制了预算,又方便了广大报销老师。(3)缓解教师排队状况,节省时间。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的报账模式,加上某些高校分新老两个校区,报账老师携带签字盖章的报销单据,从新区到老区财务处报账大厅排队等候报账,由于工作时间、报销内容是否合规以及每位老师报销内容的多少,往往报账老师需要等候1-2小时,甚至一上午或者一天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报销业务,极大浪费了高校老师的宝贵时间。网络报销系统能够使报销数据无地域化传送,报销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登录本校网络报销系统进行报销,避免报账老师在财务处盲目等待,免除了排队的状况,即节约了报账老师的时间,又减轻了他们报账的精神压力。(4)减轻财务人员现场报账压力。高校财务报销有其特殊性,学期初、末或者年终时,大量的报账老师和学生集中到财务处等候报账,财务人员既要审核原始票据和流程审批是否规范,编制记账凭证,还得花大量时间指导和解答报账人员报销单据归类、填写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要随时注意报账老师因长时间等待而造成的情绪波动,使得财务人员精神压力过重。网络报销系统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在报账老师不在现场的情况下心平气和地审核报销单据,减轻了财务人员现场报账的压力。
2.2高校财务网络报销的模块分类
根据高校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可将高校财务网络报销的模块分为以下几类:(1)高校日常教学办公业务模块,主要核算各学院日常教学办公业务。(2)科研业务模块,主要核算日常科研业务及教师申请的各级科研项目。(3)设备采购模块,主要核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的大型仪器设备采购业务。(4)学生业务模块,主要核算各项学生事务,如学生活动费,学生毕业设计及科研等。(5)高校基建模块,主要核算高校基础建设,教学实验设施的大型维修等。(6)高校日常维修及后勤保障模块,主要核算教学实验设施的日常零星维修业务以及后勤保障经费(水、电、暖、卫生、绿化等基础性保障工作)。
3高校财务预算控制新思路:网络报销
网络报销时,我们可以将网络报销与高校的财务预算控制结合起来,在网络报销的每一模块中,都设置相应的预算控制标准,这样在实施网络报销时,系统可自动地实现预算控制,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网络报销的业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具体网络报销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报账人员注册登录财务网络报销系统,本校人员凭财务编号才有资格登录。第二步:选择报销类型模块,按照报销类型进入指定模块进行信息的输入,每一模块中有不同的预算控制与之相对应。以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为例,在该模块与其申请书中经费使用预算链接,比如资料复印打印费占总经费的10%,设备购置费占50%等,那么,在网络报销模块中直接体现,若该项支出已到达预算比例,则本次报账就无法录入,在源头控制了超出预算的可能,杜绝了人为控制的隐患。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网络报销对预算控制作用。第三步:报账人员录入报销内容,上传已经领导签字认可的报销单据,输入发票详细信息,并扫描发票二维码,确保发票的真实性,从原始凭证的真伪入手,确保财务信息的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或者和税务局网站链接,可以直接查询发票的真伪。设置修改和查询按钮,以便报账人员在财务人员审核之前可以随时修改要报销的内容并了解报销的进程。发票最好都采用机打类型的,便于上传和查询。(备注:以上流程图只是简单地表明网络报账的一个过程,其实,在开发的网络报账系统中每个模块中都有相当的预算控制标准来控制每笔报销业务)。具体上传票据时,若只有一张发票,则输入发票详细信息,若发票金额小,张数多,则同一类型的输入一张乘以张数,最后合计出单据总金额。第四步:财务人员网上审核,这是关键的一步,财务人员根据报账人员上传的报销和发票信息,对照财务制度,分析审核报销单据和发票,对符合的直接生成并打印出会计凭证,等待报账人员将其凭证拿来财务处稍作审核就可交付复核人员处。若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则提示审核未通过,回到第三步报账人员重新修改更正。第五步:报账人员交送已审核通过的报销单据到复核处,由复核人员审核报销原始单据和网上报销单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点击复核通过,进入结算环节。若不一致,则需要调换发票等,直至完全符合财务制度规则要求。第六步:通过网银结算系统,报销资金直接转入报账老师提供的银行账户里,报账人员不用到报销现场领取现金或开支票,就可完成全部报销业务。
4结语
这种网络报销模块系统,可以有效地将报账和预算紧密结合起来,在报销的过程中体现预算,在预算的控制下进行报销,是一种非常有效、有用且实时的预算控制新思路,我们期待着能早日付于实践。但是,这一报销系统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有很多的前提条件,需要我们在软件开发,系统培训方面都能跟得上,任重而道远。
本文作者:徐俊贤 工作单位:河南大学财务处
第二篇
1开展财务分析对高校管理的意义
1.1财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往往被误解为财务工作的目的,实质上财务分析是一种优化管理的手段或方法。对高校等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就如同对人体进行体检一样,虽然体检本身并不能减轻病情,也不可能改善身体状况,但是通过体检可以了解个人的健康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病症,从而对症下药。财务分析同样不能修缮企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但是可以发现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弥补,以便于优化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比如现实中有的高校领导经常会询问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是多少,这说明高校的管理者可能存在银行存款越多越好的误解,以为持有的银行存款越多高校经营就越安全,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持有货币过多并非有利,反而说明单位资产收益率不高。通过财务分析我们可以估算出单位持有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超过或低于这个限度对单位总体经济效益都是不利的。
1.2财务分析可以改善财务决策
我们将很多企业破产的原因归咎为管理不力,孰不知其中财务决策失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有的单位盲目投资,却忽视了筹资能力的客观评价,以至于资金不足导致投资失败,最终将企业拖向破产的深渊;有的单位保守经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运营能力不足;有的单位则以无负债为荣,实质上却错失了负债筹资带来的好处,没有充分发挥负债资金的财务杠杆效应等,这些都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是否具体、深入有关。各单位的管理效益通过会计核算,转化为价值指标,在会计信息中得到体现,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高校等事业单位的长、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的运营能力、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帮助企事业单位优化投资决策。
1.3财务分析可以优化资产管理
企事业单位日常的资产管理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重现金,轻财物。管理者对于现金等资产管理得比较严格,一般都设置了完善的各项审批制度,层层把关,层层审批,加之财政部也颁布了《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存款管理条例》等对其予以规范,所以在现金管理方面各单位一直都比较规范,出现贪污、短少的情况较少;但是各单位对于购入的财产物资的管理就不那么严谨,很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极低。比如高校中大批购进的电脑等实验设施、设备,由于管理不善、管理不严导致资产闲置、毁损、丢失等现象频发。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高校等单位资产的营运状况和营运效率,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发掘资产的潜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优化资产管理。
2高校开展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思维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办学经费是由各级财政部门拨款,院校只管用钱而已,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国内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不恰当引导,各高校目前生源充分,以至于高校各级管理人员可能从未考虑过高校还存在盈利或亏损的问题,更谈不上进行财务管理,注重财务分析了。
2.1财务分析工作没有充分展开
年度终了各高校都需要进行工作总结,其中自然也包括财务工作总结,但是这种总结大多停留在基本汇报层面。比如当年的总收入是多少,包括预算收入和学费收入等,发生了哪些开支,具体的金额是多少,有没有大型的基础建设等等,属于流水账形式。很少针对本校具体的财务情况作出客观、充分的评价。使得高层管理人员根本不了解本校的筹资能力、偿债能力,对本校未来面临的财务环境缺乏认识,导致做出不合理的决策。比如当前有的高校大兴固定资产建设,但是未来生源的变动趋势是什么?现有固定资产高效率运行了吗?空置率是多少?最终导致高校规模日益扩大,但是高校的效益却逐年下降。
2.2财务分析的方法相对单一
高校进行财务分析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法,大多利用现有的数据与本单位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等,且不说这种比较都是一种静态的数据比较,不和同行业其他高校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根本无法了解自身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除此之外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都是动态的,甚至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因此财务分析方法就显得过于单一,不能为高校财务决策提供实时的、动态分析的依据[6]。常常导致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差异,以此做出决策必然会出现失误,甚至是错误的决策。
2.3财务分析的结论不够客观
进行财务分析不可避免地需要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通过指标本身的特征、常规值等再对具体的分析事项作出判断,得出分析结论。但是不同的高校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同类高校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进行财务分析时基本上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这样得出的结论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一定的客观性。比如财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低说明长期偿债能力强。高校财务分析时通常关注数据的计算结果,而更深层次的资产的质量如何、负债的质量如何等关键性问题被忽略,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异。
2.4财务分析体系不够完善
财务分析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通过财务分析需要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改善管理。目前高校大多采用了预算管理模式,但是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之间没有接轨,实际结果与预算之间出现的差异没有得到及时修正、评价,财务部门对高校内各职能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只是控制而已,不超额即可。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就不能奖优罚劣,现行预算管理模式下不但不能充分调动起各部分厉行节约、创造收益的积极性,反而为了完成预算,或者为下年度增加预算空间出现接近年底集中花钱、盲目立项等不良现象,失去预算管理的意义。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没有考虑预算管理模式,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管理方法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匹配,由此导致财务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体的运行出现偏差。
3预算管理模式下的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全面预算管理是近年来被各高等院校充分运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对高校资金的使用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在此框架下考虑高校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预算年度内全部收支作出合理的规划,对高校的经济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运用。全面预算通常在预算年度开始前三个月开始进行,而财务分析则是预算年度结束后才开始,这样导致即使通过对上年度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是预算已经通过审批并执行,财务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下年度的财务活动很难起到矫正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建立基于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动态财务分析体系,才能够真正发挥财务分析的决策作用。
3.1建立、完善动态的财务分析体系
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注重事后的核算和评价,不能评估具有前瞻性的活动,高校可以借鉴集团公司的管理经验,引入现行比较先进的平衡计分卡评价系统(简称BSC系统),所谓平衡计分卡是兼顾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衡量、财务与非财务的衡量、内部与外部的衡量等各个方面,将影响企业运营的包括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表面现象和深层实质、短期成果、长远发展的各种因素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并针对这四个方面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以便系统、全面、迅速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为企业的平衡管理和战略实现服务(见图1)。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合理改进,建立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于一体的价值管理模型,以之为高校高效运行,平衡发展服务[7]。图1BSC管理循环过程高校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明确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围绕这些关键因素与战略目标设置不同的权重,以衡量各部门业绩,根据业绩大小做出评价,奖励先进,促进落后。该体系既保留了传统的衡量过去业绩的财务指标,同时加入了影响未来业绩实现的非财务指标,支持高校不断创造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同时兼顾自身的发展,实现高校价值的增长。学习和成长。其目标可以调整为高校可以为社会提供怎样的人才(企业为“产品和价值”)。我们将为社会输送怎样的人才,取决于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使高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人才,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内部运作。企业平衡计分卡中“内部运作”纬度着眼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该目标放在高校中同样适用。不同高校其专业优势不同,我们需要了解本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围绕核心专业、优势专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人才的输出,还可以包括技术、产品、服务等若干产业的延伸。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将其转化为测评指标,内部运作是改善高校绩效的重点。社会和学生。这一纬度在企业平衡计分卡中是“客户”,针对高校特点对其进行了调整。社会和学生的满意度是高校发展的源动力,应该成为高校的重点关注目标。同时该纬度体现了高校外部与内部、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反映,是该体系的平衡点。财务。财务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上述管理中各个方面的调整、努力最终仍需要利用财务指标来衡量。通过财务指标表明高校的努力产生了效应及效应的大小,同时也可以利用财务指标进行信息的反馈,对其他几个方面再做出适时调整。
3.2编制预算时纳入基本财务分析
高校在编制预算、选择预算方法时应该将财务分析纳入思考范围内。由于高校的日常办学经费是各级财政按照学生人数定额下拨的,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开销,每年变动幅度不会太大,但是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费用则成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高校预算编制方法基本上是增量预算、定期预算及固定预算等方法。定期预算是以一年作为预算期;固定预算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增量预算则是在肯定上期数据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或调整,默认以往费用存在并合理,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采用滚动预算管理方法,在对上一个计算期费用数据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财务分析结论,结合本期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人数的变动趋势,预算期物价的变动趋势等,对下个计算期预算作出适时调整,逐期(高校业务相对较少,滚动期可以调整为一个季度)合理编制财务预算[8]。杜绝为了执行而执行等缺乏财务理性行为的发生,使得预算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3充分开展财务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管理理论的不断更新必然会促动管理实践,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即各单位价值最大化。但是管理模式再先进,毕竟不能忽略管理的对象。高校预算执行时经常会出现为了花钱而花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高校预算执行缺乏弹性,没有合理、完善的评价功能,以至于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年终各部门,各系部领导、教职员工等考核毫无联系,不能奖罚分明,就无法充分调动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所以高校在开展财务分析的同时,不能忽略最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否则财务分析没有任何意义,更谈不上帮助高校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了[9]。现代高校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随着高校管理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我们不得不正视高校的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完善、深入开展财务分析,帮助高校的管理者了解资产的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费用,不断提升高校筹资能力,优化投资决策,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大型企业财务分析模型比较先进,但是与高校在管理理念上、管理模式上、管理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不能一味采用拿来主义为高校所用。所以对于现代高校来说如何建立科学、客观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创新。
本文作者:陈习杰 工作单位:蚌埠学院
第三篇
一、高校开展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会计实务证明,财务会计人员总可以找到方法逃避和控制支出的金额,这使得财务控制者产生追加预算的动机而不是将资源在各个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国家和高校之间存在的信息障碍将加剧高校财务管理者提高财务预算的动机,最终高校从国家获得的资源浪费在效益低的项目上。由于对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不强,很多高校每年的花费实际数将远远超过年初的预算数,学校财力将无法负担这种超额的支出。
二、绩效管理视觉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一)高校应该增强前期预算
绩效编制高校应该争取编制各个部门的预算经费,将各项财务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高校的部门预算大多是以其下属的院系、科室及其附属的单位为部门进行预算,各部门自行负责进行经营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数,提出自己的部门预算建议方案并交给学校的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审核通过之后再交给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最终由学校汇总,编制高校的综合预算。在编制部门预算的时候,各部门应该合理和科学的进行预算资金安排,将财务预算科目尽可能地细化。
(二)高校应该用制度来保证
财务预算的顺利实施高校按照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划分部门预算的范围,给各个部门勾画出预算执行的范围,提供了各个部门奋斗的阶段性目标。高校应该建立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库,需要高校各项业务的原始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应该合理的分工和收集,并保证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反馈。
(三)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应该重视事后反馈作用的发挥绩效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的财务管理者不能将之单纯地视为提供考核依据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更要重视其为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的各种有用的、积极的信息。如果绩效考核没有相应的绩效反馈制度与之对应,绩效管理工作相当于没有进行,也说明了高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进行的绩效考核工作实则被白白耗费。因此,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每一个预算支出机构和教职工,让他们了解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自己日常工作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们通过绩效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或者教学水平,不断在绩效反馈中提升自我,升华技能。
三、绩效管理视觉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策略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整体
上应注意的事项第一,在财务预算编制中应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基础资料。通过对各院系、部门人员的编制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部门科室设置、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数据,为细化收支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同时应合理测算各项可能收入,不仅应测算高校可控制财力,还应将院系的创收、横向科研收入等不可控收入纳入预算中。第二,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应加强支出过程监控,尤其是注重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经费、基础设施改革经费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管理。第三,在财务预算绩效考核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呈现多层次、多因素的立体结构。
(二)增强前期预算的绩效编制
第一,正确编制部门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计划。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以部门为基础单元。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是指高校下属的院及其附属单位的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本部门或单位负责编制,并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报学校财务处的预算管理办公室,经审核通过后,统一上报给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最后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全校的总预算。第二,强化激励,实施合理预算奖惩。学校实施的部门责任预算,是按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学校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各个部门自主管理的境界。这种配套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而且也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不仅要有近期的激励,而且还要有远期的激励目标。
(三)实行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
高校要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在“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原则下,高校财务以学校管理为中心,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分散到学院管理。如果资金有学院自行管理,容易造成资金分散。资金结算中心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各学院的资金统一由资金结算中心管理,资金相互之间可以调剂使用。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进行监控。应通过审计的方式,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监控。对当年预算支出安排的审计,可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进行。审计人员经费,要考虑人员经费的安排是否打足,是否强化了效益意识。对公用经费的审计,首先对占用很大比例的公务费安排的审计,因为合理的公务费的开支是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其次应加强对重点及新上学科建设费用的审计,看是否符合重点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再次应注意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经费、基础设施改革经费、房屋修缮经费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采购与付款环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和实物资产的领用环节是关键点。财务部门应确切掌握和控制项目基金拨付频率、规模和速度,严格遵循先审计后开工、先审计后付款、先审计后结算的“三先三后”原则,强化工程监理和验收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及效率。
(四)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第一,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绩效目标是编制预算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通常被高校预算编制所忽视的环节。如果想要拥有确实有效的绩效目标,首先就要有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高校战略规划中的长期宏观目标可以分解细化为短期微观的绩效目标,而预算就是实现绩效目标的资源配置工具。预算和绩效目标之间由一组绩效指标建立联系,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反馈。第二,高校预算绩效指标的制定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体系要求所选择的指标不遗漏、不重复。指标种类中既包含资产绩效、校产绩效等财务指标,也要包括教学绩效、科研绩效、声誉绩效等非财务指标。其次,整体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实际是一个指标群,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最后,可比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应该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建立,这有利于高校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第三,高校预算绩效指标的设计。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首先将我国高校的战略目标划分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校产绩效、声誉绩效等六大层次,然后在这六大层次中选取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衡量,这样就构成了表达高校预算导向的绩效指标体系。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前期预算编制,从源头上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并按照绩效管理的办法评价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来表明高校对财务预算工作结果的肯定或者否定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要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库,并注重绩效反馈的重要作用,使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有效。
本文作者:杨波 工作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第四篇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一种系统化、人本化和战略化的基本理念形成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使得业务、资金和信息都得到有效整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达到战略目标,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通过全面预算,对高校年度工作和下一年度预计收支情况,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识别与防范,能有效规避和化解风险。此外,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将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促使各院系部室之间相互协调,使资金的使用更具计划性,实现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有助于高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实现长远发展。高校全面预算分为长期财务预算和短期财务预算,两者同属于预算控制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发展不仅是短期目标的实现,更应该注重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只有制定有利于学校日后发展的长期战略性目标,才能确定学校的整体发展走向。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的将高校长期目标逐渐分解到各下属院系、部门、单位,转化成短期目标,保持学校院系发展目标和学校总体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3)预算有助于绩效考核。预算是绩效考核的基础,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各院、系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修正和优化,最终形成以目标为指引,预算为主线,部门为基础,项目为单元、绩效为核心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二、目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预算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高校不同于企业,不以追求利润最终目标,主要担负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完成国家科研的任务,缺乏企业战略环境,容易造成重视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导致预算指标和发展战略不适应,编制的各期预算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预算管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2)高校预算管理意识不明确,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对全面预算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预算全局观念,不重视预算编制,缺乏自主理财意识。如很多人认为高校预算工作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己无关,对部门预算收支内容了解不多,不能很好的配合和参与学校各部门的全面预算工作,从而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3)预算编制不科学。高校财务计划包括收入和支出,需要分别对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编制,但在目前部分高校中存在预算编制重视短期目标,缺乏对长期发展目标的考虑。在预算编制时间上,多数高校是在年度工作结束后才进行校内预算,而预算真正确立的时间要到新年度五月份前后,由于前半年没有预算控制,很多部分可能已经超支,为后半年工作带来难度。(4)预算执行刚性不足,并且监督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在预算的执行上随意性较强,加之没有明确的责任体制,各部门为各自利益不顾预算编制,在预算资金使用上没有依规定执行,全面预算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此外,预算执行监督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也是导致预算执行结果千疮百孔,资金利用率,和管理目标相关甚远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改变认识并构建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每个人都应清楚认识到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管理,过程涉及各个部门和所有教职工,把预算管理视为部门管理的想法绝对是错误的。在制度上更是要考虑周全,设立专门预算管理领导机构,对目标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和协调各种预算事项、主持召开预算会议、确定预算目标、进行预算调整;设立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并对预算的执行控制、差异分析、业绩考评进行管理;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强化预算约束,控制和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建立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机制,做好清理、消化工作;最后为了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还应根据高校管理层次设置合理的责任中心,层层落实预算实施责任部门、单位、个人,通过责任中心的建立,使全面预算管理深入人心,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层层落实,便于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进一步具体化以便形成了责任指标体系。(2)调整预算编制时间和流程,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校内预算编制工作,学校9月份开学,10月份基本进入正常工作,这时就可以考虑新一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了。在完善流程上,细化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应认真执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申请被提出后,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保证必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分配后,参考历史数据并综合学院预算申报情况,遵循三重一大的原则执行集体决策,科学合理的设定各学院分配的指标数。(3)完善预算编制,努力做到方法科学,切合实际,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在预算编制前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各种数据与信息尽可能的详实准确,注重与各院系沟通,对预算申报理由要严格要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除学院原有的教学业务费以外,将毕业设计费、部分学生活动费、全部的研究生导师业务费、研究生教学业务管理费直接划拨到学院使用。在预算编制方法上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具体哪种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需要,结合院校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进行编制,避免闭门造车。(4)加强对预算的控制力和执行力。预算形式主义在不少高校都存在,这种重形式轻实践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预算应有作用的发挥,预算编制的再科学,但得不到过程的控制与执行,只能是空谈,更别提对提高财务管理会有什么作用。预算是刚性的,一旦下达就具有严肃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的时间和内容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可采取抽查的方式随时跟踪预算的执行。实施大户管理模式,所有大户管理的一次性专项,必须根据确实的工作提出申请,才能获得预算额度的拨付,年终结余资金收回,额度不结转下年使用。年度工作终了,财务部门应根据上报的预算任务目标进行考核,对于工作的完成率与完成效果进行打分,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参考。(5)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绩效进行考评。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指标、程序和方法等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并衡量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绩效,对当期的预算管理作出综合评定,为企业实施奖惩提供依据,并为改进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这一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进行综合考评的部门不是财务部门,而是由院校党政联席会直接领导预算管理委员会;不通过职能部门对预算进行二次分配,让每个学院都了解预算配的原则和标准,可以更好的保证预算分配的公开、透明,激发学院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绩效考评的结果必须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学院应分析绩效考评的结果,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责任人,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分配提供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结束语:预算是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强化预算管理,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预算更是高校综合财务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后的必然要求,对降低财务风险,提供战略支持,帮助绩效考核,优化资源配置等都有重要积极作用。各院校应通过预算来优化支出结构,平衡资金需求,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吴士英 余红柳 工作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第五篇
高校财务内部稽核的含义
稽核是稽查与审核的简称。内部稽核是对会计事项的事前、事中审核、事后复核,高校内部稽核主要包括了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稽核、财务收支审核控制、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以及对债权债务等的复核稽查。高校财务内部稽核工作具体包括:(一)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稽核。《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稽核人员在对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稽核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计划和预算的编制是否考虑到学校近期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2)计划和预算是否能正确处理好学校可能的财力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关系;(3)是否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4)编制收入预算时,是否能既算足收入,又本着谨慎的原则,对于不能确定的收入不列入预算;(5)编制支出预算时,是否能坚持重点,兼顾一般,集中财力、集中使用,不搞赤字预算;(6)保证其编制的计划和预算依据可靠、数字准确、项目齐全、指标衔接、切实可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建议。(二)审查各项财务收支业务。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审查各项财务收支,(1)是否符合核定的预算、计划以及有关制度;(2)各项收费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3)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4)是否根据不同资金来源和性质划清收支渠道;(5)正确归属费用,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6)对违反财经纪律进行的违法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对偏离计划、违反制度的业务应及时向领导汇报。3.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账薄、报表、以及债权债务的复核。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学校的规定,(1)审查、复核原始凭证所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复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票证管理要求,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完整,有关人员是否签字(盖章)等;(2)审查、复核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记账凭证,使用的科目是否正确,记载的经济内容、金额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3)抽查账薄记录,检查是否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业务需要设置、启用账薄,账薄登记、更正、对账和结账是否符合要求,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全部入账,各项费用、收益是否按规定结转,账账、账实相符;(4)从报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审查复核会计报表数字是否真实、计算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前后数字的衔接是否相符、上报是否及时、报表说明是否清楚;(5)债权债务的稽核主要是对暂付款、借出款、暂存款的管理内部控制的稽查,要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抓紧催收应收款项。
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
财务内部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稽核制度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会计机构内部的监督环节。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稽核制度”,高校财务部门作为会计机构也应建立相应的内部稽核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建立内部稽核岗位责任制。财务工作的自身监管,是搞好财务监管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各高校都应建立和实行财务内部稽核制度。(1)建立自上而下的内部稽核体系。财务部门应由主管领导总管内部稽核工作,指定具体科室负责内部稽核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并在各科室设置主办会计岗位从事稽查复核工作,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2)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高校财务部门应做到:银行出纳与现金出纳的分工负责;支票、印章的保管与使用严格分离;会计记账与出纳收付款业务严格分离;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复核严格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工作等。(二)内部稽核岗位设置。财务部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稽核岗位,内部稽核应渗透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1)计划科设置主管会计岗位,根据计划和预算内部稽核的要求,对编制的计划和预算进行稽查和复核,保证出具的计划和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合理,随时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领导建议调整部分预算。(2)会计科设置总复核岗位。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逐笔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收支,应及时提出意见,并向领导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复核岗位对会计凭证的复核应每日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逐笔进行,不能拖拉积压、贻误记账,对其复核的凭证应签名或盖章。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的复核工作应由会计部门负责人完成。对账薄复核应规定日期进行抽查,并对抽查日期和抽查情况予以登记。发现错误应提出更正意见,并及时让主管记账员更正;会计报表的复核应按季按年进行审核。(3)资金科的内部稽核。出纳工作必须经过稽核人员事前稽核方能办理收支,出纳员只能对已稽核的会计凭证进行事中复核,并办理财务收支手续。指定其他科室对库存现金及现金日记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日记账稽核银行出纳工作情况。(4)财务管理科对整个财务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稽核,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协助领导做好内部稽核工作;并对二级核算单位和校办产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稽查、审核。
科学、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对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内部稽核监督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是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科学、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不仅对高校内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二)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为开展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财务部门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健全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及时、经常、全面的内部稽核,使可能发生的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由于内部稽核渗透于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得到纠正和处理,防止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行为的蔓延和深化。内部审计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及时、经常、全方位的开展,科学、有效的内部稽核则填补了该项空白,为开展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二)科学、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有利于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高校内部审计指的是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是根据收集到的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做出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编制审计报告。执行不同的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将有所不同。内部稽核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审计人员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评估审计风险,以制定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如果财务部门内部稽核工作开展得良好,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抽样的审计方法来完成审计任务;反之,如果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或虽健全但执行不力,审计人员就必须通过完整的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做出审计结论,编制审计报告。(三)良好的内部稽核制度可以保证审计测试的质量。在审计测试中,无论是符合性测试还是实质性测试,都存在抽样误差。如果财务部门的内部稽核制度健全且执行情况良好,则抽出样本的代表性就强,审计结论的风险就小;反之,如果财务部门没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或内部稽核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那么,抽样测试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有较大的风险。总之,针对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应特别注意发挥内部稽核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在稽核内容上,应实施对全部会计资料的全方位、全跨度的稽核,而不单是对凭证的稽核;在稽核形式上,应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稽核,并逐步实现从稽审会计业务为主到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为主的重大改变,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
本文作者:苏鹏 工作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